巾帼英雄的成语故事


巾帼英雄

拼音jīn guó yīng xióng

基本解释巾帼:古代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为妇女的代称。女性中的英雄。

出处《晋书》:“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


巾帼英雄的典故

在三国纷争的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魏军统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渭南。由于看到诸葛亮远道而来,利于急战,所以司马懿采取了相持战术。蜀军多次挑战,屡次辱骂,司马懿都不肯出战。诸葛亮深知,如果这样相持下去对蜀军是极为不利的,故而发动强攻。可是无奈北魏军深沟高垒,很难取胜,可是诸葛亮又怎能甘心退兵?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派人大张旗鼓地前往魏营给司马懿送了一份“厚礼”——一大堆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钗、环、及脂粉等),还写了一封信,说司马懿太胆小了,一个大英雄,掌握那么多兵将,竟然不敢前来应战。如果他领兵出战,就是男子汉、大英雄;如果不敢出战,干脆就用妇女的头巾包上头(看到这里你会理解最初巾帼英雄是什么意思了吧),再用脂粉化妆吧!以此来讥讽证明他这个所谓的英雄只是个一般妇女而已,这是激将法。而司马懿虽然非常生气,却依然没有中计。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巾帼英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中正无私 春秋·齐·管仲《管子·五辅》:“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
离世遁上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支支吾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老奸巨猾 《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法扰民;盖甚至前日。”
放牛归马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背腹受敌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坏法乱纪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