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词语解释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黄遵宪 《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 汉 黄宪 的《天禄阁外史》、 清 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 元 张雨 称 句曲外史,清 恽格 称 白云外史。
国语辞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近别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
引《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⒊ 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
最近近义词查询:
发起的近义词(fā qǐ)
垃圾的近义词(lā jī)
专心的近义词(zhuān xīn)
叙述的近义词(xù shù)
创作的近义词(chuàng zuò)
新鲜的近义词(xīn xiān)
时辰的近义词(shí chén)
相交的近义词(xiāng jiāo)
大哥的近义词(dà gē)
组成的近义词(zǔ chéng)
器材的近义词(qì cái)
护理的近义词(hù lǐ)
记忆的近义词(jì yì)
哀伤的近义词(āi shāng)
扮演的近义词(bàn yǎn)
脾气的近义词(pí qì)
脑袋的近义词(nǎo dài)
集团的近义词(jí tuán)
贫民的近义词(pín mín)
献身的近义词(xiàn shēn)
详细的近义词(xiáng xì)
暗地的近义词(àn dì)
外出的近义词(wài chū)
点缀的近义词(diǎn zhuì)
正好的近义词(zhèng hǎo)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