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常建的诗 > 送宇文六

送宇文六

[唐代]:常建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送宇文六译文及注释

译文

鲜花似锦映垂杨,汉水澄澈碧波漾;春风微微林中吹,一花轻盈吐芬芳。

现在面对江北景,尚且如此心怏怏;去到江南景更美,离情更使魂魄丧。

注释

宇文六:诗人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流经陕西南部,湖北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一枝:指一枝花。

即今:当今,现在。

还:尚且。

愁杀:亦作“ 愁煞 ”。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送宇文六创作背景

  唐代大历年间,常建授盱眙(今属江苏)尉,仕途不得意,后隐湖北东南一带,以山水自娱,放浪诗酒、漫游名山以寄情。此诗是常建在阳春三月从江北汉水送别友人到江南时所写。

参考资料:

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02-104

2、张学文.历代送别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51

3、(清)王士槾选.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齐鲁书社,1995年03月第1版:151

送宇文六鉴赏

  诗的开头两句“映垂杨汉水清,微林里一枝轻”,诗人从岸上和水中两个角度,写出江北春景之美:杨柳毵毵,日丽和,柳相映,汉水澄清,微习习,叶轻扬。诗人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春景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姿,从而暗暗透露出此时此刻分别的难堪之情。同时也点出送别地点、季节和环境,彼有特色。两句写出、垂杨、水、、林五种景物,由于组合巧妙,并无堆砌之嫌。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为下文离别愁情失落气息作铺垫。

  第三句“即今江北还如此”,用“如此”收结前两句中的景物心情,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似黯然失色,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更强烈的感觉,透露出诗人怨别愁怀的感伤。用一“还”字,临别的伤感,更见沉重。第四句“愁杀江南离别情”再进一步,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美,离别之情将更使远行人愁杀,加深沉重的别情。一句实写,一句虚写,将送别双方各限天涯的离情,互相思念的愁苦,触目伤怀,作了深刻的表露。

  全诗以淡彩绘景,以重笔写情,结尾点题,天然朴实,率直真诚,毫无妆束之态。以情景交融之妙笔,实虚转化,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愁杀苦闷

常建简介

唐代·常建的简介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 常建的诗(64篇)

猜你喜欢

济上怀曾李二子

王慎中

往岁荣持节,济水照断金。事乖成泛梗,景是触沾襟。

梁狱书难达,湘流赋易沉。衔恩将得罪,均是表同心。

喜雨应吴太参二首 其二

明代孙伟

坐听檐虚泻沸涛,也知真宰养民膏。北窗梦觉增絺绤,南亩人归罢桔槔。

乡赛入村喧社鼓,野塘生水受渔舠。雨师先及公田足,为报官家抚字劳。

林浴元民部邀游虎丘夜半方回

明代郭之奇

龙门通世好,虎刹获新观。会晤缘非偶,登临足未艰。

层峰随野眺,曲涧恣幽盘。风入陵通气,日归寺隐峦。

送彭待制知瀛州

宋代刘敞

赵北燕南如掌平,定知台选寄长城。雅歌不废军中乐,缓带能令塞外清。

倾盖由来欣意气,著鞭从此想功名。灞池送目邯郸道,倚瑟空多惜别声。

菊花

元代张昱

万夫起铜盘,拔地一千丈。宁知白露华,暗满菊花上。

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代张立

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